SAINT-JULIEN
Chateau Leoville Poyferre

波菲庄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38年。1638年,名噪一时的波尔多贵族让·莫提(Jean de Moytie)建立了蒙特-莫提酒庄(Mont-Moytie)。1740年,亚历山大·盖斯克·露维利(Alexandre de Gascq-Leoville)成为该酒庄的新主人,他将酒庄更名为“露维利(Leoville)”,并在后来将该酒庄发展成梅多克地区最大的庄园,占地达120公顷。1775年以前,露维利酒庄有4个系列的葡萄酒,分别是阿巴迪(Abadie)、拉卡泽(Lacaze)、雪佛兰(Chevalier)和蒙巴伦(Monbalon)。但在一个世纪后,英国移民休·巴顿(Hugh Barton)买下占露维利庄园四分之一的雪佛兰园和蒙巴伦园,并在1826年建立了著名的巴顿城(Chateau Leoville Barton)。庄园剩余的四分之三由兰克斯(Lascase)家族的后代掌管。1840年,阿道夫·兰克斯(Adolphe de Lascase)继承了拉卡泽园,并建立了雄狮酒庄(Chateau Leoville Lascases)。
阿道夫的妹妹珍妮(Jeanne)则继承了阿巴迪园。后来,珍妮的女儿嫁给了吉恩-玛丽·波菲男爵(Baron Jean-Marie Poyferre de Ceres),这位男爵便把自己的名字“Poyferre”加在酒庄原名“Leoville”之后,波菲庄园就此诞生。
波菲庄园以前以种植梅洛(Merlot)为主。自迪迪尔·居弗利埃先生接管后,酒庄开始大量种植赤霞珠(Cabernet Sauvignon)。如今,酒庄的赤霞珠种植面积占所有葡萄种植面积的61%,而梅洛则占27%,味而多(Petit Verdot)占8%,品丽珠(Cabernet Franc)占4%,葡萄树的平均树龄为37年,葡萄园占地面积达80公顷,种植密度为8,700株/公顷。葡萄园以砾石土壤为主,排水条件好,适合葡萄生长。葡萄园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是在对土壤进行仔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。
PAUILLAC
Chateau Lynch Moussas

浪琴慕莎城堡史要追溯至 17 世纪,由当时的爱尔兰军人约翰·浪琴(John Lynch)开创。浪琴出生于 1669 年,1691 年他离开爱尔兰定居法国,在繁忙的波尔多港口进行纺织品、羊毛和皮革贸易。不久,他与当地的女孩吉耶梅特·康斯坎特(Guillemette Constant)结婚,并生下两个孩子,自此便在波尔多安家立业。 到了 18 世纪,浪琴家族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并购活动。收购的产业不仅包括波雅克两个以家族名称命名的酒庄——靓茨伯酒庄(Lynch-Bages)和浪琴慕城堡,也包括玛歌(Margaux)产区的杜扎克酒庄(Dauzac)。
浪琴慕城堡名中的“Lynch”源于浪琴家族,“Moussas”则取自靠近葡萄园的小村庄。在梅多克早期的一些分级中,从没出现过浪琴慕城堡的名字,直到 1845 年的一个排名,酒庄才榜上有名。
十年之后,浪琴慕城堡在 1855 年的梅多克分级中被评为五级酒庄。

MARGAUX
CHATEAU BOYD-CANTENAC


宝德庄园最初由苏格兰人雅克·贝(Jacques Boyd)创建于1754。
1874年,葡萄酒爱好者艾贝尔·劳伦特(Abel Laurent)收购了宝德庄园,并以其先前经营的品牌来销售宝德庄园的酒,于是宝德庄园便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。直至艾贝尔·劳伦特的子孙马塞尔·劳伦特(Marcel Laurent)接管宝德庄园后,该酒庄出产的酒才开始贴上“宝德”的标签。
后来,宝德庄园又被金尼斯特(Ginestets)家族收购。在金尼斯特家族的经营下,酒庄本来具有的酿酒优势不仅没有得到挖掘和利用,积累的名声也慢慢被人遗C忘。
一直到1932年,吉耶梅(Guillemet)掌管酒庄之时,贝卡塔纳庄园才开始慢慢复兴。最近庄园又新增投资,增加了一倍的木桶陈酿设备。
在从创建到经营的历史过程中,宝德庄园由于几易其主,品牌名声难以得到提升和扩散。再加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,葡萄根瘤蚜、粉孢子的泛滥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,酒庄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。
宝德庄园不仅仅体现了他们献身于生活艺术的那种执着,也表现了他们对于玛歌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,对玛歌传统风格的忠贞不二。
自1919年以来,该酒庄一直由泰皮尔(Tapie)家族掌管,但由于管理不力,葡萄酒的品质一落千丈。直到1988年,现任庄主帕特里·马诺图(Patrick Maroteaux)接任,经过其悉心的照料及用心的管理,酒庄的葡萄酒终于再次达到了公认的优质水平,而且在帕特里克管理下,销量也非常可观。从2000年开始,周伯通酒庄出产的葡萄酒就一直是圣朱利安地区顶级葡萄酒的代表。

SAINT - JULIEN
CHATEAU BRANAIRE-DUCRU


17世纪,周伯通酒庄曾经是宏伟的龙船庄园 (Chateau Beychevelle)的一部分。龙船庄园的庄主去世后,留下一个已经负债累累的大型波尔多葡萄园。为了偿还债务,这个葡萄园被分成多个小葡萄园,也因此而诞生了许多新酒庄,周伯通就是其中一家。
1680年,简·巴蒂斯特·班尼杜克(Jean- Baptiste Braneyre)收购了周伯通酒庄。该酒庄沿袭了当时波尔多的传统习俗,酒庄的名字有一部分来源于庄主的名字。“Branaire Ducru”中的“Branaire”便是由庄主名字 “Braneyre”改变而来;酒庄名中的“Ducru”则是因联姻而来。后来班尼杜克家族一直管理该酒庄,其中家族后裔路易斯·杜鲁克(Louis Duluc)和贾斯廷·杜鲁克(Justin Duluc)在继承酒庄之后,对其进行了扩展并改良。此番举动的成效在1855年波尔多列级酒庄评级中得到印证,周伯通酒庄被评为了四级庄。
MARGAUX
CHATEAU PALMER

葡萄园种植有 47% 的赤霞珠(Cabernet Sauvignon)、47% 的美乐(Merlot)和 6%的味而多(Petit Verdot),平均树龄为 38 年。庄园采用生物学方法进行病虫害控制,完全采用人工采收的方式来采收葡萄。为了令葡萄从这片砾石土壤中获取更大的益处,酒庄保持着较高的葡萄种植密度——10,000 株 / 公顷,同时定期翻耕土地,促进葡萄植株间的竞争,使葡萄植株的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。葡萄园的平均单产为 4,500 升 /公顷。
宝马庄园拥有两个陈酿酒窖。在被称为“第一年”的陈酿酒窖内,摆放的是刚刚装入当年新酒的橡木桶。它们将安静地躺在这里度过第一年的陈酿期,在下一年的新酒到来之前,它们便会被搬入最近刚刚整修过的“第二年”陈酿酒窖。
陈酿酒庄正牌酒的时候,新橡木桶的采用率在 50% 到 60% 之间,而副牌酒宝马阿尔玳(Alter Ego)的采用率则在 25% 到 40% 之间。酒庄还有一所建筑是专门用于储存已经装瓶的葡萄酒,酒庄葡萄酒会在这里贴上商标,然后被送往世界各地。